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2015高新民生:于细微处的民本温度

成都日报  2015-12-14 09:32

[摘要] 【引言】

  【引言】

  “府城大道下穿隧道通车,特别是在高峰时段,车辆分流省时不少。”今年,随着高新区“交通先行”民生工程红星路南延线高新段的通车,在高新区创业的曾伟感受到交通路网提升带来的出行之便。

  在曾伟感受到高新区“交通先行”民生工程出行便捷的同时,家住高新区芳草街道紫薇社区的王红雁老人,体会到的是全省基于“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助老服务平台投用之后,“足不出户”享受政府创新民生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助老服务的改革之变。

  一位是“80后”的高新创业者,另一位是“50后”的老高新;一种是出行无忧的便捷,另一种是足不出户的悉心……两条看似并无交集的线索,却是同一条主线牵引之下的有机联动,这条线,是2015的高新民生之路。

  然而,这些仅仅是高新区2015民生路径的“知秋一叶”。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启程在即之时,即将过去的2015,高新区全年连续实施三批、逾300个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而更值一提的是,300多项民生工程,每一项均来自群众反映普遍、关注度高的民意选择。

  如果说一个区域“产出”的经济、产业数据,是冷静的、宏观的,那么,一个区域于细微之处的温度,正是民生所及每户家庭、每个人的深度与广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为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汇聚强大合力。在高新区,民生年年保持高投入,今年也不例外。2月,高新区围绕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启动首批民生工程项目,8月启动实施第二批,11月启动实施第三批……今年以来,高新区民生工程涵盖了交通先行、教育助学、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扶贫解困、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文化体育、城市改造、环境治理工程10大类共96个项目,累计实施民生工程项目达306个。

  2015的民生故事,正在经历;

  2016的高新故事,渐近展开。

  2月,高新区围绕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启动首批民生工程项目,8月启动实施第二批,11月启动实施第三批……今年以来,高新区民生工程涵盖了交通先行、教育助学、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扶贫解困、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文化体育、城市改造、环境治理工程10大类共96个项目,累计实施民生工程项目达306个。

  回望:2015

  交通先行:

  建“骨架”疏“血管”

  13个项目年内开工

  教育助学:

  “软硬兼施”

  行知小学等建成投用

  “和我一样,在南延线上班的小伙伴们开车出行,都会随着南延线主干道的全线贯通,省了大量的路途时间。”6月30日中午12时,作为先体验红星路南延线下穿中和老场镇段隧道正式通车的陈浩,为新开通的道路,竖起大拇指点了个大大的赞。

  成都红星路南延线下穿中和老场镇段隧道的正式通车,标志着成都红星路南延线主车道全线贯通,红星路南延线高新段北起三环路、南至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县界,随着它的全线贯通,今后,通过红星路南延线从成都中心城区到天府新区,仅需半个。

  交通先行,构建“城市骨架”、疏通“毛细血管”的高新路网工程建设,正在让高新区建设宜业宜居宜人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更为四通八达地“提速”。

  据悉,紧随高新区民生工程的推进,今年,包括机场路新增回头匝道工程、府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隧道工程、红星路南延线高新区段、剑南大道(三环路-高新区界)交通优化工程、和迎大道电力通道工程、盛和一路(益州大道-天府大道)道路改造工程等“交通先行”民生工程已全面完工。疏通提升城市“毛细血管”,高新区紫荆西路、紫竹西街、紫竹中街、芳华街人行道改造工程也在本月全面完工。

  一批“交通先行”民生工程或正式投用、或渐近收尾,同时,一批新入选的民生工程项目已启动在即。在上月启动的高新区第三批民生工程项目之中,已明确13个交通项目将在年内开工,包括大件路进城方向(成雅高速桥下空间)拓宽道路工程、大件路右转接机场路辅道工程、大件路跨机场路半幅桥梁、中和新成仁路跨新开排洪渠桥梁工程、红星路南延线(领馆国际城)人行天桥、中和康龙北一路(瑞龙三街-创新大道)倒排工程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高新区“教育助学”民生工程的谋略之中,可谓“软硬兼施”。“硬”投入,据介绍,高新区将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28.6亿元新建逾50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软”提升,直指“教育助学”民生工程,则是用政策为先的保障,让全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学有所教、学有良教。

  “我们将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两类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启动对低保户中就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及高中的学生全额补助其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高新区按照小学生每期800元、初中生每期900元、高中生每期1500元的标准对低保户中就读中小学的学生全额补助其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其中春季补助名额830人,秋季补助名额586人,全年共计补助金额151.87万元。

  3年新建逾50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直指这个目标,今年,高新区新建成高新区行知小学、成都师范紫藤小学、实验小学紫荆校区等学校,行知小学、紫藤小学已投用。实验小学紫荆校区占地面积20.45亩,学校建筑面积23055平方米,计划班额36个。行知小学位于中和街道新怡华庭小区西侧,占地面积19.31亩,学校建筑面积15387平方米,计划班额36个。紫藤小学位于中和街道怡馨家园校区侧,占地面积28.4亩,学校建筑面积23630平方米,计划班额30个。此外,泡桐树小学扩建工程已开工。大源Ⅹ线西侧幼儿园、临江苑东侧幼儿园、临江苑中学、怡馨家园中学等一批学校、幼儿园项目将在年内开建。此外,玉林中学玉林校区改扩建工程、顺江学校提升改造工程等也陆续启动。

  高新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的重心投向高新的角落和细处,让每位高新区市民都能看得见、摸得着。

  就业促进:

  全市首建困难家庭

  就业托底援助机制

  医疗卫生:

  探索“医疗联合体”

  打造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身体需要长期透析,无法外出就业,每月药物开支却很大,通过就业托底援助,每月不仅增加了固定收入,还能走出家门,与托底队友们交流,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家住高新区桂溪街道双源社区145号的徐聪,因患肾衰竭长年需要就诊,比他实际年龄大了许多,女儿刚满3岁上幼儿园,妻子在伊藤工作,月薪不足2000元,生活让他们入不敷出。今年6月,徐聪成为双源社区托底队员,每月固定的托底援助补贴贴补家用,缓解了生活困难,更实现了生活价值。

  “找到一份工作,力所能及地改变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念头在徐聪脑海里,变得可望而不可即,直到成为一名高新区就业托底队员。一份平凡的工作,对他们而言,甚至是打开他们新生活之门的钥匙。

  为解决该类特殊群体的就业难题,高新区按照“抓两端、带中间、促创业”工作原则,本着“生活困难有低保,就业困难有托底”服务宗旨,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将困难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纳入托底援助范围,逐步建立了具有高新特色的就业托底援助制度。

  随着高新区管委会《成都高新区困难家庭就业托底援助实施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一套规范完整具有高新特色的就业托底援助制度在高新区建立。该《实施办法》从援助条件、申办程序、援助方式、保障措施、退出机制、政策宣传、推进机制七个方面对开展就业托底援助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和系统完善。

  “托”起困难群众生活新希望的尝试,在成都高新区各街道的尝试,创新不竭,百花齐放。

  肖家河街道适当拓宽托底援助范围,将患重病、两劳吸毒等人员家庭劳动力纳入居家养老、保洁等托底岗位,并通过创业指导专家团辅导援助对象在“义坊”格子铺、餐车等实现创业;芳草街街道开展生活困难家庭就业精细化服务,构建登记—分类—个性化服务—资源链接—推荐—回访“六部工作法”;石羊街道完善托底安置工作流程,发挥社区院落自治作用,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桂溪街道增设3台就业服务花车到双吉、双祥和双桂社区用于援助对象“微型”创业; 合作街道实施援助对象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开发社区老年茶铺、博爱超市等增收项目,让援助对象在享受补贴外获得一定额外收入;中和街道适当扩大援助范围,提高劳动补贴标准,同时关爱援助对象心理健康……

  据悉,自困难家庭就业托底援助工作推进以来,高新区、街道财政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累计援助868名困难人员,每个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困难家庭,困难家庭就业托底援助,成为打开生活新希望的钥匙。

  从关注困难人群的“小”,到聚焦民生共振的“众”,高新区民生工程所及,于细微处的民本温度,直指民生关切纵深处。

  今年,高新区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模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民生工程,结合高新区实际,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医疗服务模式,打造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优质民营医疗资源带动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目标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层医技人员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有新突破,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制、分级诊疗体系、双向转诊制”新格局,为居民更好地提供综合、连续、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据悉,连续两年时间里,高新区社会事业局会同相关街道办事处经合议、对比和筛选,积极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人民医院、成都高新正广兴门诊部有限公司沟通,针对高新区医疗服务现状、发展格局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协商共建医疗联合体事宜。

  种模式是“筑巢引凤”,政府提供优质的硬件条件,引入优质的三甲医院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这种模式下,高新区探索在桂溪永安片区试点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8月6日,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门诊部暨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

  第二种模式是项目合作,由三甲医院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提供合作项目,带动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这种模式下,在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与市一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合作。

  第三种模式是委托服务式合作,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这种模式下,高新正广兴门诊部已设置高新区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缓解了桂溪街道南新社区居民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城市改造:

  老旧院落改造提升

  直陈民意

  百姓安居:

  全省社区邮政便民综合体

  在桂溪投用

  11月21日,周末。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永丰社区东三巷2号院,住在这里已几十年的张德华,和往常一样,习惯午后在改造之后的小院落里散散步,和街坊拉会儿家常。

  “每一个细节的改造,都经过了132户居民、400多人的100%民意投票!”作为院落“三驾马车”议事会成员,张德华欣然当起“导游”,将记者带到改造后的机动车停车库、院落花园游览一番,“停车库规整了,还增加了12个,花园也扩宽了,还有看不见的管网改造,现在高楼用水更畅通。”

  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小院落,咫尺见方,但老旧院落“焕颜”工程,却是一次历时数月的汇民意、下深水历程。

  作为2015高新区“城市改造”的民生工程项目,永丰社区东三巷1、2号院的院落、环境改造工程位在其中。然而,在高新区,“城市改造”民生工程项目推进的每个细节,都贯穿着民生工程植根民意始终的理念。

  “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居民民意征集,细到地下管网咋走,小到防盗栏宽度多少厘米合适,都经过了广泛民意商量,街坊邻居自己拍板。”居民兰巧华如数家珍,从初的《民意调查表》入户,到群众坝坝会商榷,再到终敲定10余项改造事项,“大家都很支持,因为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民意!”一份老旧院落改造的项目清单上,每家每户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焕颜”之后的东三巷1、2号院,老旧砖墙换成了票选的“人气”小方砖,局促的停车场变得整洁宽敞,院落小游园冬日里依旧生机盎然,地下管网与一户一表改造深入每户家庭……永丰社区东三巷1、2号院的院落、环境改造工程,仅仅是2015年高新区“城市改造”民生工程项目同步推进的数十项之一。虽然改造地点不同、提升内容各异,但无不是通过发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老百姓全过程参与院落改造提升的民意、民策、民治、民享理念使然。

  今年,高新区“城市改造”民生工程项目陆续完成29个老旧院落的升级改造。其中,芳草街街道完成对玉林西路4号、白云巷2号、白玉巷3号、芳华街26号3号院、紫丁巷1号、紫丁巷3号、彩虹街2号7个老旧院落改造;肖家河街道完成中街42号院,东三巷1、2号院,高升桥东路19号院,南一巷5、6、7、8号院,沿街45号院,东二巷11号院10个院落、14栋楼的老旧院落改造。

  此外,一批院落设施也陆续完成维护和更新。肖家河和芳草街街道将完成总计4000户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石羊街道新北社区3号院围墙维修工程、庆安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内部改造工程等都将在本月完成。高新区合作街道顺江、滨河春天小区外墙楼道翻新及路面维护工程,本月将完成39栋房屋的外墙、楼道翻新工程及16643平方米的道路维修工程。

  按照高新区的老旧院落改造思路,高新区将以“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原则,到2017年基本完成高新区范围内的老旧院落改造,109个院落将陆续焕发生机。

  民生工程传递民意民情,同样需要改革与创新。

  在高新区桂溪街道永安社区,一个“一站式”服务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入驻社区群众“家门口”。

  “永安社区地处距离城区较远的区域,便民缴费、邮政及家政服务等相对不太方便,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怎样的模式,更好地延伸民生服务‘后一公里’?”高新区桂溪街道相关负责人分析,在综合考虑了多种方式之后,街道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联动”的方式,引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联合,探索创新模式,在永安社区所在的天九北巷102号搭建“一站式”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整合了社会资源的专业优势。

  “相当于是把服务窗口开到‘家门口’了,服务很专业、内容也很接地气。”家住永安社区的陈大爷有感而发。据介绍,眼下,作为全省延伸到社区一级的邮政便民综合体试点,永安社区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涵盖了普邮服务、便民缴费服务、警邮便民服务、邮政金融服务、邮政自提服务、房产服务、家政及家电维修服务、旅游咨询服务、成都地区农产品生鲜进城中转站等内涵。仅上个月,该“一站式”平台就办理交管便民业务149笔,收寄函件105件,包裹22件,特快47件等。

  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共建共促,高新区民生工程推进的过程,也同样是敢为人先,一次次持续改革创新的破冰历程。

  展望:2016

  民生先行 提质升位

  建设宜业宜居宜人的

  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未来五年成都发展确立航向、划定航道。纵观我市“十三五”总体目标,首要目标“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民生改善”,回应民心关切。

  12月7日,在高新区召开的党工委会议上,传达学习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贯彻部署下阶段工作措施的核心抓手之一,就是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遵循,民生为先,推进提质升位,建设宜业宜居宜人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

  此次高新区党工委会议提出,要推进提质升位,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其中包括推动大源组团公共服务带建设,提升全域街道空间景观,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以“四改六治理”为龙头,大力推进棚户区、老旧院落改造;积极实施大气雾霾、河渠污染、市容市貌、违法建设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努力建设宜业宜居宜人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深入推动医联体建设;积极打造“十公共文体服务圈”,加快成都高新区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全民社保,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成都高新区不懈推进民生实事又好又快发展,让发展为人民受益。

  本报记者 缪琴 摄影 刘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