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已于本月17日结束,我市申报的阜宁牛歌、大丰瓷刻、射阳草编技艺、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等10个项目进入推荐名单,并获得公示通过。省文化厅将在召集相关单位召开厅局联席会后,上报上级部门进行统一公布。
我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已于本月17日结束,我市申报的阜宁牛歌、大丰瓷刻、射阳草编技艺、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等10个项目进入推荐名单,并获得公示通过。省文化厅将在召集相关单位召开厅局联席会后,上报上级部门进行统一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省文化厅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推荐申报和评审工作,全省各地共计上报419个项目。经条件审核、专家评审及评审委员会审议,共有10类245个项目入选推荐名单。
我市共有4类10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并通过公示。它们是传统音乐类中的民歌(牛歌),申报地区为阜宁;传统美术类中的农民画“射阳农民画”,申报地区为射阳;面塑(阜宁面塑),申报地区为阜宁;瓷刻(大丰瓷刻),申报地区为大丰;传统医药类中的吴氏膏药,申报地区为亭湖。
记者看到,在10类项目中,我市入选项目多的是传统技艺类,它们分别是草编(射阳草编技艺),申报地区为射阳;柳编(盐都柳编),申报地区为盐都;何首乌粉制作技艺,申报地区为滨海;汤面制作技艺(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申报地区为东台;糕点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申报地区为阜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阜宁牛歌为例,它俗称打哩哩,是过去农民耕地时和牛交流的一种吟唱,或悠扬、或高亢、或感伤,记录田园生活的情感和味道,是淮剧文化的起源,被人们称为苏北“信天游”。阜宁县把这种珍贵的情感做一些抢救性的发掘,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再次传承下去,也让人们更加敬畏历史,崇敬先祖,尊重劳动。
据了解,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江苏省级非遗公布的后一批,我省也将建成完整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在前三批中,我市共有18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加上这批,入选项目共计有28个,充分展示了盐城历史上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有利于推动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盐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附:
我市前三批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目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